張旭豪:4成外賣不再是午晚餐,消費者全方位需求正在打開

“2017亞佈力中國企業傢論壇·天津峰會”於11月30日-12月2日在天津舉行。餓瞭麼創始人、CEO張旭豪出席並演講。



張旭豪表示,下一個10年,純線上的紅利已經消失,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將更加講求線上跟線下的融合,O2O(Online to Offline)將演進成OMO(Online Merge Offline),供給、服務都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。惟一不變的,是更好、更快速得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特別是便捷性的需求。抓住這一痛點,餓瞭麼百度外賣未來將緊緊圍繞“供給”和“履約”兩大關鍵詞展開佈局,Everything 30’是張旭豪和他的企業的終極使命。





以下是演講節選:



餓瞭麼百度外賣未來將如何發展、如何抓住這樣一個偉大的OMO機遇?對於我們這樣一個交易性的平臺,最核心的就是兩點:第一就是供給,第二就是履約。

各軍營單位抽肥

供給就是通過我們龐大的物流網絡去延展到更多的品類,從而吸引更多用戶在我們平臺上消費。用三句話來詮釋是比較好的:第一,未來在餓瞭麼平臺上,大傢想不到的東西,我們都給你想到瞭;第二,這些想不到的東西,你可以立刻在我們平臺上買到;第三,你買到的東西我們可以快速地幫你送到。這是我們圍繞著未來消費者對於便捷性需求的痛點,提出在供給側進行大幅度改革和優化的一個重要的點。



大傢可能還認為,在餓瞭麼百度外賣午餐跟晚餐占很高的比例,但現在消費者已經不僅僅是在午餐和晚餐的時候想到我們,他們的早餐、夜宵、下午茶我們都已經包辦。他們在更多時候想到瞭餓瞭麼百度外賣。我們在非正餐時刻的訂單已經從原來的10%,上升到現在40%,說明消費者全方位的需求正在慢慢地打開。



在品類上,在我們平臺上不但有餐飲,還有生鮮、水果、便利店、超市、鮮花,各式各樣在消費者周邊的零售業都會上線餓瞭麼,為消費者提供30分鐘送達的服務。所以說品類的擴展也是非常地快,在我們平臺上,非餐飲零售年化增長已經超過瞭150%,未來它會成為整個外送平臺發展的主要增長點。從今年2月開始,我們自己內部也成立瞭新零售部門,我們已經跟7.11、永輝這樣一系列連鎖企業達成瞭合作,發起整個消費品30分鐘上門服務的模式。





履約這一塊,其實就是即時配送,即時配送能力的強弱,決定著你能否兌現30分鐘送達的承諾。



在國內,我們定義瞭30分鐘的配送,叫即時配送,跟傳統的快遞行業隔天送到不一樣。我們對時間的要求是到秒級的,我們考核客戶滿意度也是到秒級的,整個鏈路從消費者下單,菜做完到最後送到你傢隻能是30分鐘,這要求是非常高的,所以我們把這個行業定義叫即時配送行業。



我們可以看到,中國整個即時配送行業其實經歷瞭三個階段:

台中抽水肥推薦

首先是商傢自配送,在餓瞭麼存在之前,其實也有外賣,那時候外賣都是餐廳老板自己送。在傢裡買一包煙,門口便利店的老板會親自送貨。這種服務是非常零散,商傢之間都是相互獨立的,效率比較低。



當外賣平臺的崛起以後,我們把這些零散的、相對獨立的配送,組織成為平臺化、效益驅動的一個體系,大大提升瞭配送效率。現在大傢在馬路上,每隔15分鐘就能看到我們的蜂鳥配送。但這個階段的效率提升,主要是通過大規模的勞動力推動的。未來,訂單仍然會快速增長,但人是不可能無休止增加的,這就造成瞭一些瓶頸,為瞭突破瓶頸,我們需要利用科技手段。

台中通馬桶

這就是所謂即時配送的第三階段,以創新科技來驅動效率提升,使即時配送行業從勞動密集型轉型到技術密集型。而今天我們的發展正好是第二階段到第三個階段的一個重要的節點,所以我們提出瞭“未來物流”戰略。



這個戰略有三個核心:



第一是以用戶為中心。一切科技發展,都要以用戶需求、用戶體驗為依歸;



第二是以科技為驅動。過去在外賣領域,一個配送員一天大概隻能送30單,如何通過效率的提升、速度的優化,從30單到60單,甚至送到100單。這個過程當中,單純堆砌人力作用已經不大,必須從科學技術角度去想辦法;



第三是以智能系統為基礎。這個智能系統分兩方面,一是作為“天網”的智能調度,通過後臺龐大的數據支撐,來預測壓力、分配訂單;二是作為“地網”的智能硬件,比如我們研發的送餐無人機、機器人等,這些下面會詳細講到。



過去的美蘇爭霸,曾經進行過太空競賽,這個競賽有三大裡程碑:載人航天、載人登月和載人登陸火星,當然第三個目標現在人類還沒實現。同樣,對於整個未來物流,我們也有三個目標:



第一個目標是智能調度,這個目標餓瞭麼和百度外賣已經基本完成。像前面說的,我們現在在平臺上已經每天有一千多萬的訂單,基本上90%以上都是通過智能調度來完成的,已經沒有人的幹預。今天比如說同一個寫字樓在差不多的時間之內有兩個訂單出來,那麼在最後的調度過程當中,我們會把這兩張單子合並到一個人身上,來提高效率。整個效率的提升都是靠我們整個後臺的大數據智能調度完成的,這是第一個階段;



第二個目標,也是我們現在在努力做的——人機混合配送。我們要把機器用到很多的場景當中來,從而節省人力、提高效率。在過去的一年,我們研發出瞭送餐無人機,解決瞭長距離、大規模的同城即時配送問題。未來,我們會把幹線配送讓無人機來負責,而人最多隻送首末兩端的2到3公裡。



我們還研發瞭送餐機器人“萬小餓”。在密閉的領域,包括酒店、寫字樓、辦公室等,它能夠自動上下電梯,替配送員完成最後100米的配送,大規模投入使用後,我們預計機器人平均每單能為配送員節省5-10分鐘。



第三個目標,就是無人配送,沒有人的任何參與,機器幫人完成所有配送工作,包括我上面說到的無人機、機器人等。這個目標的宏偉度和社會經濟意義,我認為不亞於載人登陸火星,可能需要花費10年左右的時間去完全實現。在這之前,我相信在未來3到4年,人機混合配送會是一個非常可能實現的東西。未來你在餓瞭麼平臺上點外賣,可能是由機器人送到你的辦公室,到時大傢也不要太驚訝。
arrow
arrow

    pnn937zt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